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清明時節話豎碑

說到家鄉的清明節風俗,我在上篇《清明節的來歷及承傳》一文中,寫漏了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家鄉的清明節豎碑風俗。現補記如下。
  我不知道別的地方為不為逝者豎碑。我們家鄉豎碑的目的,一是為了紀念逝者,昭示後人;二是為了方便尋找逝者的墳墓,強化管理。家鄉豎碑風俗不知始於哪朝哪代。但據我的觀察,它應該是有其自身的歷史變遷,大約是經歷了由簡單、粗糙、小型到繁複、精緻、大型的進化。這種進化應該是與其主家的貧富程度,還有其所處的社會大背景息息相關的。我見過的墓碑最古老的僅限於明末清初時期。發展到現在,碑的種類按形狀分大致有和尚碑、山字碑、屋簷碑。如按組合來分有單碑、一主兩副三組合碑及帶墳圈碑。
  碑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文化和歷史載體。其實我現在所說的僅僅是墓碑,除此之外還有詩碑、路碑、村碑、紀念碑、鎮邪碑等五花八門的種類。就墓碑而言,通過它上面所鏤刻的文字,我們可以瞭解逝者姓名、生卒年月、性別、家族、後人姓名及分支情況等一系列資訊。除了記載上述資訊的文字外,大多的墓碑上還有一、二幅對聯。儘管對聯內容不盡相同,但其橫批一般是借於《論語》中孔子一句話“祭如在”。十年前我祖母去世豎碑,我撰對聯是“日月一輪總與輝,子孫萬代長相思”,橫批也是借用孔子那三個字。
  新中國以來,究其祭祖掃墓和豎碑風俗,後者的進程要慢上若干年。原因無非是豎碑相對麻煩和開銷較大,早些年時一般家庭還難以承受。那時打不起石碑,有不少人家找水泥作替代品。不過現在已絕了跡,如若誰還用水泥去澆制墓碑,必定要被鄉人罵死。我有位本家兄是石匠,近些年就專事鏨石刻碑行當。每年用車從外地運回些巨型青石板,開了年後就揮錘動鏨,叮叮噹當一直到端午摘黃花菜時停止。單碑賣價要3-400元,組合碑則要1500元上下,帶墳圈的更是達3000元左右。幾個月下來,本家兄可掙個缽滿盆滿。這還是小打小鬧的,你如有空去我家鄉做客,一進入衡陽地界,就可見公路兩旁鏨石刻碑那蔚然壯觀景象。幾人或十幾人,打著帳篷,動用機械設備,運用流水作業方式成批量制地生產著各樣石碑。那些石碑被他們精雕細鏤,真弄成了鳳舞魚躍、獅踞龍盤的藝術精品,對此你不得不歎為觀止。
  最後到了豎碑的時候,這是一個很莊重的場合,得請來本家長輩和族親戚朋,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其他的基本上與祭祖掃墳差不多。豎好碑後大家聚吃一大餐,有的還要擺“十到”辦酒席,招待所有親朋。
  與廣西廣東不同的一點是,兩廣的墓碑均豎立於墓尾,我們湖南則豎立在墓頭。細想一下,似乎覺得兩廣的豎法較為有道理,他們將一方形的石桌置之墓碑前,儼然家庭堂前的供位,便於祭祀。我們家鄉雖然也有在墓前置設石供桌的,但與墓碑卻隔了一個墓堆,顯得有點另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