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桃姐》影評:氣質悲傷的電影,笑點卻比淚點更多

電影結束,掌聲響起,許鞍華來到觀眾的面前——這是杭州,《桃姐》點映場,我有幸身在其中。有工作人員送上一束大麥,寓意不言自明,可是許鞍華對此沒有說什麼。也許,票房大賣對於她而言,從來只是奢望,可是,她的電影在每個喜歡者的心裏,卻是永遠希望多看一遍。
  
  然而,看了《桃姐》,情緒複雜,一方面覺得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電影,之前獲得的所有榮譽都實至名歸;另一方面,甚至擔心自己沒有勇氣再看一遍,以至面對活動組織方設計的觀影問卷中“你會帶父母看這部電影嗎”,我堅決地寫了“不”。不是它不夠好,而是怕他們無法承受。
  
  生老病死,除了生,其餘盡是灰暗——當《桃姐》把衰老、病痛、死亡,用大銀幕充分放大呈現眼前時,真的讓人忍不住寫下這樣的句子。以至於,我曾經如是考慮過這篇影評的題目——《望著你,就像望著我的未來》。每個人都會老,每個人都會有無力無奈無助的那一天,那是多麼殘酷的圖景啊,一如《桃姐》裏老人院的群像:孤獨的老人,除了躺在床上和起床吃飯,生活似乎只剩下了呼吸;無力的老人,身上系著小孩子吃飯的圍兜,等待護士一個個喂飯;寂寥的老人,沒有家人,沒有探望,只有政府的救濟金幫助她在老人院熬過一個又一個除夕之夜……
  
  “因為我也老了。64歲,單身,開始擔心孤獨,怕老得太潦倒。”——許鞍華曾如此敞亮地解釋她初見《桃姐》劇本的一見鍾情。
  
  《桃姐》編劇是曾與她合作過《女人四十》的李恩霖(Roger),故事主人公桃姐就是他家裏的老傭人,少女時進入李家,一生照顧了他家四代人。李恩霖有感而發,寫了這個故事,雖然知道拍成電影的希望極度渺茫,但還是約了許鞍華喝茶。哪知道許鞍華竟用“夢寐以求”形容自己對這個劇本的興趣,她說自己不僅是李恩霖還是桃姐,因為“我要拍電影的時候,沒有時間陪我媽媽,老母親是與我相依為命的,所以覺得很愧疚,所以我對李恩霖的經歷感同身受。更不用說,我就是即將孤零零老去的女人,桃姐經歷了我內心所有的恐懼。”
  
  從這個角度切入,我們其實就能理解,這根本不是什麼電影,而是生活本身。我們坐在電影院裏,只是在觀看別人的生活,生活有多少種味道,《桃姐》就有多少種味道。電影裏面有歡笑,有淚水,有希望,也有來自內心的恐懼。可是,導演並不在場,體驗這一切,我們不會像某些電影那樣,強烈地感覺到畫面的背後,是一個二逼導演在拿著喇叭說:“這兒得煽情,得讓丫哭,可勁地哭”“這兒得讓丫笑了”“這兒得……”
  
  寫著寫著,一切豁然了。其實,生老病死自有其色,除了生之綠意,餘皆有彩,並非盡是灰暗。正像《桃姐》裏,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生命的衰老無力,還有生命的愛,生命的尊嚴,那些小人物身上生髮出來的善和美,那些生活細節中流露出來的人性光輝,那些生命的喜和樂——所以,看《桃姐》的時候,笑聲響起的次數,也壓根兒不比一部喜劇少多少。
  
  人人都怕老來潦倒,其實並非完全是怕孤獨、沒有人照顧、經濟能力差等,而是怕從此喪失了做喜歡的事情、過自己生活的權利。然而一部《桃姐》,據說讓很害怕此的許鞍華真的泰然了:即便你有兒女,他們不一定可以照料你,即便你有很多錢,確實可以雇最好的護士來照顧你,但到頭來還是雇傭關係,那感受未必就比孤老好,所以潦倒不可避免。生老病死,是種自然,葉枯葉綠,花開花謝,真的無需擔心太多。
  
  直面《桃姐》,不會恐懼了,可以去再看一遍。
  
  ps1.這部電影裏有很多明星,但你幾乎都看不到,只看到一個個真實的人。
  
  ps2.這部總體氣質悲傷的電影,笑點卻比淚點更多,但沒有一處刻意的煽情或者搞笑,讓你快樂或者悲傷的都是生活本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