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在中國開家賺錢咖啡館

 1985年初冬,任職於卡夫的陳寶慶,在寒風中快步走進北京某外資酒店。他已馬不停蹄拜訪了96家這樣的涉外機構——帶著麥斯威爾咖啡濃濃的奶香味。

  但在彼時的中國,陳寶慶面臨的是一個完全空白的市場:發達國家人均每年消費100多杯咖啡,而當時10個中國人還喝不到一杯。不過卡夫認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軌道,商務人士增多,未來咖啡市場蔚為可觀。他們精心準備了漂亮的禮品包裝,在麥氏銷售的咖啡裏,80%都是這種禮品盒,對中國人來說,它們是贈送佳品。

  幾乎同時,瑞士雀巢公司也看到了這片新興市場。在1980年代,這兩家食品巨頭旗下的速溶咖啡,成為那個時代最活色生香的記憶之一。“味道好極了”和“滴滴香濃,意猶未盡”,幾乎是大陸咖啡啟蒙教育的開場白。初涉咖啡的中國人對歐美市場流行的黑咖啡心懷抵觸,雀巢由此推出了消除苦味的1+2 混合型咖啡,並在廣告中演示沖調方法。在奶精伴侶調和的香甜味覺中,中國人的咖啡旅程就此開啟。

  將近30年過去後,速溶咖啡的地位仍不可撼動。但咖啡在中國的形象如今已天翻地覆,咖啡早已超越了裝在玻璃罐裏的棕色粉末飲料的意義,而被演繹成一種有情有調的文化現象。

  而這種意義還在繼續顛覆之中。去年,星巴克前中國區總裁王金龍坦言,“中國正處於轉型,咖啡文化已經逐漸轉變為咖啡消費。”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門店已超過700 家,其計畫今年在中國市場再新增約150家門店,到2015年在華至少營運1500 家門店。屆時,中國將成為星巴克除美之外第二大市場。短短30年,中國幾乎完成了歐洲市場逾百年的轉變。

  但事實上,歐洲市場所經歷的三波咖啡浪潮,中國卻絲毫未落下。自速溶咖啡後,以星巴克、Costa 為代表的意式咖啡逐漸形成第二波浪潮,眼下隱約興起的精品咖啡,則方興未艾。而無論是來自成熟市場的大玩家,還是正在成長的新鮮面孔,他們正為中國共同描繪出一幅獨特的咖啡生態。

  精英遊戲

  在最初的十年,速溶咖啡幾乎就是咖啡的代名詞,直到一群臺灣人將明亮的窗幾、舒適座椅和冒著棕色小泡的咖啡壺移植到大陸。1990年代,大陸人最為熟知的上島咖啡和雕刻時光粉墨登場。上島咖啡定義了咖啡的商務功能。那時,在錦窗軟塌的咖啡廳喝幾十元一杯的咖啡,無疑是件奢侈的事,只有談生意的商人願意為此埋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