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荷 休閒網's Archiver

ertebewwr1526 發表於 2013-3-17 08:46

貝多芬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第一樂章

兩首奏鳴曲作品第27號是貝多芬為奏鳴曲式的發展探尋新道路的作品。
升c小調奏鳴曲是貝多芬最流行的鋼琴奏鳴曲之一。無疑地,這是偉大的作曲家最有獨創性、最感人的作品之一。這首作品在形式上具有完美的清晰性和簡潔性,與此相結合的是十分深刻的內容,和在音樂中前所未聞的熾烈熱情的個性的表現,而這種個性使這首奏鳴曲在氣質上與後來的“浪漫派”作品很相近。
這首奏鳴曲往往被稱為《月光》奏鳴曲,這個標題並非出自貝多芬之筆,它既和音響上十分嚴峻、晦暗的柔板樂章完全不相稱,又和清晰的小快板樂章以及急速、熱情的末樂章完全不相稱。
在升c小調奏鳴曲中,也可以大致確定一個統一的脈動,雖然比起降E大調奏鳴曲來,也許不能那樣完全統一:第一樂章八分音符的三連音約相當於第二樂章的四分音符,而第二樂章的整小節又相當於末樂章的二分音符。
本奏鳴曲的第一樂章是貝多芬最傑出懂得柔板樂章之一。它的寫法是十分獨特的,它具有極其內在的、含義深長的特點。在情緒上,這種充滿了絕望的、必遭滅亡的感覺和一種毫無出路的悲傷感情,在貝多芬的創作中是少有的。
作為這個柔板樂章寫法基礎的是貫穿在整個樂章中的三個要素:由低音聲部的八度進行所確定的、類似聖詠式的和絃平穩的進行,三連音的和聲華采音型(極端連貫),它始終不斷地貫穿在整個樂章中,——在整部作品中節奏進行保持不變的例子在貝多芬的作品中還是比較少見的,但是,例如在巴赫的作品中,則是常常可以遇到的;最後,悲痛的、呆滯的旋律聲部,它在節奏上差不多和低音聲部的線條相同。這三個要素結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但其中每一個要素又有自己獨立的生命,形成一個不斷的、生動的朗誦性線條,而不是使自己這一部分去“迎合”主導聲部。“寬廣的氣息”的問題使這個柔板樂章中擺在彈奏者面前最困難的問題。速度標記Adagio sostenuto說明速度要慢,但是不要忽略了:節拍記號2/2是防止太慢。

第二樂章
小快板樂章有著小步舞曲的性質。它那明亮溫柔的性質和第一樂章陰暗的性質、第三樂章悲痛激烈的性質截然不同。關於它的速度,參閱本奏鳴曲開始的注釋。一般都用相當快的速度來彈奏這一樂章,這是和音樂性質相矛盾的。
第三樂章
激動的急板樂章——這是那些特別鮮明地表現了貝多芬強大、熾烈、熱情的氣質的作品之一。但是,貝多芬天才的特點在於把他充滿熾烈激情的無窮無盡的力量和準確的分寸感,極端清晰、和諧和簡潔的形式結合在一起。
演奏者一般都不大注意作者的指示,而把這個末樂章幾乎從頭至尾都彈成ff,速度很快。但是,如果我們以細心的態度來對待作者的指示,那麼我們就會看到,這個末樂章主要的、幾乎貫穿始終的力度是p,其中闖入了強烈的sf、cresc,不太長的幾段f和個別的ff的擊奏。只有準確地作到作者的所有指示,才能按照貝多芬的天才構思顯示出這個末樂章巨大的、有時是潛在的力量。
這個末樂章的形式(奏鳴曲式快板)相當簡單。主部以屬音上的停頓(半終止)結束。不大的連接部(6小節),開始時好象時主部的重複,後來轉向陳述在屬小調(升g小調)上的副部。第二主題在寫法上和主部正相反,它很富有歌唱性,但是它和主部同樣具有熱情奔放的性質。十六分音符的進行轉為左手的華采音型,副部結束時具有急速的性質(十六分音符音階式華采音型),而且以二分音符的四次擊奏(E—升G—B—倍升F)——升g小調上的完滿的完全終止結束。十六分音符的進行中斷了。結束部是以斷奏的和絃(八分音符)陳述的,其中也保持熱情奔放的性質。結束呈示部的補充再次陳述在十六分音符華采音型的背景上。
展開部的開始建立在主部素材上。它從升C大調的三和絃開始,這三和絃變為升f小調(下屬調)的屬和絃。副部主題出現在升f小調上。它從高音聲部轉到低音聲部,在移調到G大調上以後轉到主調(升c小調)屬音的持續音上。兩個平靜的和絃(全音符)——二級的五六和絃和屬三和絃導入再現部。
再現部和呈示部幾乎一樣。再現部中的副部沒有連接部地直接跟隨在主部的後面(升c小調)。
最後是一個大的尾聲,它建立在主部和副部的素材上,有著華采部的性質,在最後結束之前,是貝多芬作品中常有的柔板段落(兩個八度——倍升F和升G——全分音符)。
結束有著暴風雨般急速的性質。它建立在呈示部中補充的素材上。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